aoa体育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aoa体育官方网站

济南国际医学中心以医为核心、医教研产养服融合发展——医学之城踔厉奋发勇前行

发布时间:2023-11-09 00:43:25 来源:aoa体育官方网站

  构筑配套服务体系,打造一流医疗服务高地和国内领先的医学教育高地,搭建公共研发平台,推动特色产业聚链成群,建设生态康复颐养示范区济南国际医学中心成立短短6年时间,聚焦高端医疗、新一代信息技术、健康医疗大数据、医疗器械四大方向,打造肿瘤防治、中医药、脑科学与类脑、临床研究型医院和视觉硅谷五大集群,推动“医教研产养服”协同发展,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沿着“五年成势、十年成型、十五年成城”的发展路径,崛起成峰的济南国际医学中心在新时代高水平发展的大路上阔步前行。

  回望济南国际医学中心走过的6年征程,“坚持”二字融入每位参与者的血脉:坚持为民办实事的初心不改,坚持守正创新的决心不减,坚持“医教研产养服”协同发展的道路不变。

  9月21日,由济南市委宣传部发起,济南国际传播中心联合组织策划“奋进新济南世界媒体行”2023年媒体采访行暨交流推介活动走进济南国际医学中心,参加活动的媒体记者在中心综合展厅兴致盎然地听取医学中心总体情况介绍,仔细地了解医学中心在发展规划、项目建设、平台打造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对中心发展速度和水平纷纷感叹“非常棒、不可思议”,并不停地拍照留存资料。在山东省肿瘤医院质子临床研究中心,记者们对质子治疗舱的先进性和项目建设的速度连声称赞,认为“更多的癌症病人有治愈的希望了”。

  济南国际医学中心负责的人介绍,中心甫一成立,定位清晰有力:是山东省政府主导、济南市具体实施的重大健康产业项目,是践行“健康中国”战略、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标志性工程。

  医学中心规划占地35平方公里、建设面积2700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2000亿元。成立之初,对标美国德州医学中心(TMC),确立了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的发展定位,致力于建设成为以医为核心、医教研产养服融合发展的国内一流、国际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医疗健康创新高地,打造京沪之间的“医疗硅谷”。

  有一定之略,然后有一定之功。在医学中心的发展历史中,三个台阶,步步扎实。

  第一步,全盘规划,腾出空间。2017年5月,医学中心管委会(筹)成立;7月,省政府批复同意设立济南国际医学中心。随后,研究确定了“三层一系”规划体系,医学中心总体设计获批。同步推动片区内25个村庄、1个社区及部分国有单位的拆迁工作,为后期发展打下基础。

  第二步,双招双引,破土动工。依据规划开展重点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省质子中心、树兰(济南)医院、三大国家级平台和医学大道等市政基础设施和安置保障民生工程。

  第三步,蓄势储能,破题发展。截至目前,开工建设项目累计54个(不含市政道路),总开工面积约83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741亿元;已建成项目17个,建成面积320.9万平方米。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北方)、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国际眼科与视光医学院、省质子中心、精准医学产业园等17个重点项目陆续建成运营,医学中心已从一张规划蓝图变为一片发展热土。

  历史大潮,浩浩荡荡;时代列车,极速奔驰。发展是不可逆的趋势,前行是不可挡的潮流。

  济南国际医学中心成立以来,聚焦高端医疗、新一代信息技术、健康医疗大数据、医疗器械四大方向,打造肿瘤防治、中医药、脑科学与类脑、临床研究型医院和视觉硅谷五大集群,推动“医教研产养服”协同发展,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在打造一流医疗服务高地方面,坚持“精综合强专科”理念,推动优质医疗服务资源在医学中心集聚。“一号工程”山东省质子中心2021年4月正式启用,质子治疗系统顺利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今年年底或开展临床质子治疗;树兰(济南)医院集合50名院士资源,拟于今年试运营,同步开展心肝肾肺四大;积极努力配合广安门医院,争创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引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争创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特色医疗专科组团位于医疗硅谷核心区,聚焦心脑血管、辅助生殖、血液病、康复、医美、五官等优势学科,先后引进山东大学陈子江院士辅助生殖和山东中医药大学眼视光、北京医院国家老年病等项目。

  在打造国内领先的医学教育高地方面,国内外多家高等学府纷纷入驻。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于2019年9月一期交付启用,近万名师生陆续入驻;国际眼科与视光医学院设置本硕博纵向贯通人才教育培训模式,毕业生可取得中美两国学位;山东大学高等医学研究院加快建设,按照“2+5+X”模式,建立转化医学创新研究高地、高层次医学人才教育培训高地和国际医学科研合作高地;国内首家全科类手术机器人培训中心顺利落地,将对全国开展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等全流程培训。与此同步,依托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山东创新中心等,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和国家级“互联网+医疗健康”人才培训示范基地。

  在汇聚打造公共研发平台方面,三大国家级平台顺利建成运营。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北方)已治理全省超1亿人口、近200亿条数据,初步赋能商保、新药、AI、药械等领域研发;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山东创新中心正在组建新型研发机构,按照“两中心、一库、一基地”模式布局建设;齐鲁中科现代微生物技术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首批导入基因检测、棉花育种等项目;科技部“一带一路”中医药防治重大感染性疾病联合实验室已完成设计,年底前启动建设;济南微生态生物医学省实验室边规划、边建设、边科研,年内正式入驻;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院、山大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山大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相继落地。

  在推动特色产业聚链成群方面,积极引进上下游产业,加速“聚链成群”。日前,医学中心与海凭集团“牵手”,打造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平台海凭医疗器械产业园,将引入医疗器械及相关配套企业300余家,实现年产值100亿元以上;济南精准医学产业园(一期)启用,成为省内首个高标准医学专业园区;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山东创新中心等项目正式授牌入园;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数创中心正式启用;山东中能高端医疗装备产业园等正加快建设。

  在打造生态康复颐养示范区方面,先行先试,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相结合。一方面,引进高端综合康养项目,依托湿地环境、中医专业等优质大健康资源,引入复星医药集团蜂巢等先进产品系列。另一方面,努力打造中医养生特色产业,引入先进行为医学、生活方式医学理念,推动一体化的医养结合服务。同时,借助医学中心高端中医资源,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保健养生等特色优势,将中医养生发展成医学中心的特色产业。

  在构筑配套服务体系方面,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实实在在为百姓和客户服务。济齐路、医学大道等20公里18条市政道路、2个输变电工程、安置保障及教育配套等公共服务、民生配套、基础设施项目陆续建成使用;体育公园、污水处理厂、轨道交通等民生配套项目快速推进建设;济南智慧停车场建设工程医疗大数据中心公交枢纽正在进行基坑开挖;5133套回迁房已交付使用,3911套人才保障住房正加紧建设;组建了由于金明、李兰娟院士领衔,54位国内外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委员会;与海南博鳌乐城等共同成为全国大健康产业园共同体首批14家成员单位。

  2023年以来,济南国际医学中心对标对表“项目突破年”工作要求,大力实施“123456”发展的策略,稳妥有序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济南医学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组建,筹划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创投类基金,为项目顺利落地发展保驾护航。今年以来,开展上门招商、专场招商等各类招商活动20余场次,先后组织召开项目专题协调推进会议23次,新开工项目9个,新开工面积74万平方米,1-5月份完成投资约40亿元。

  锚定“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发展定位不动摇,化压力为动力,积优势为胜势,医学中心的“未来”近在咫尺。

  下一步,中心将快速推进三个中心创建工作。聚焦中西医“双料”国家医学中心创建工作,配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广安门医院加强完善建设总体方案,加快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快速推进广安门医院济南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实现年内整体的结构封顶;协调推进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申报,加快区域医疗能级提升。

  着力放大三大平台资源优势。其一,基于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北方)资源及发展优势,打造国内领先的健康医疗大数据科学技术研发和产业高地,形成统一的健康数据交易平台、资产评定估计、定价规则、服务流程、安全技术保障环境。其二,加快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山东创新中心建设,承担好国家人类遗传资源的异地储存、成果转移转化和全国区域中心发展三项重任,致力打造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库、高端研发中心及技术转移转化示范基地。其三,加快推进齐鲁中科现代微生物技术研究院已经确定的国家微生物资源中心(山东分中心)、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山东分中心)、临床转化医学中心、基因编辑中心、现代微生物农业示范山东基地5个中心建设,尽快建立完善运营管理和成果转化体系,承接推动基因检测、通用型红细胞规模化制备、棉花育种等8个重点项目落地。

  推动项目招引量质齐升。聚焦高端医疗、新一代生物技术、健康医疗大数据、医疗器械四大领域,研究制定产业招商实施方案及产业链图谱;拓展与专业园区运营商的合作,探索平台化、投行化招商,加速培育五大专业集群;持续与日韩合作交流,举办第六届中韩保健医疗合作交流会,为产业和人才交流搭建平台。

  力促项目建设强推快进。树牢“项目为王”理念,推动项目建设应开尽开、能早则早、能快则快。加快推进园区市政基础设施、商业服务配套建设,努力营造宜居宜业发展环境。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就在前方。未来的医学中心将坚持以创新为引领,加速聚集产业流、资金流、人才流等高端功能要素,不断激荡新气象,书写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篇章。(文/本报记者李雪梅 摄影/刘悦琛)

  原标题:济南国际医学中心以医为核心、医教研产养服融合发展——医学之城踔厉奋发勇前行



上一篇:【校园动态】立足教研夯实教学!各校积极开展教学教研活动
下一篇:什么是戎行文职 文职人员待遇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