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湖南首个地球化学专业学科的省级重点实验室,通过研究地球化学规律来解决湖南的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7月18日,地球化学过程与资源环境效应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骆检兰在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说道。
位于长沙天心经开区的地球化学过程与资源环境效应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组建于2023年,是湖南省首个地球化学学科省重点实验室,也是全国地勘系统首个地球化学领域省级重点科研平台。实验室致力于通过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解决湖南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动态平衡效应难题。
这个湖南省地球化学领域首家重点实验室,主要是研究什么?骆检兰介绍,实验室将针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重大资源环境问题,围绕学科前沿,面向成岩成矿地球化学过程与资源环境效应、表生地球化学过程与资源环境效应、地球化学过程监测预警与信息技术等三个方向展开研究。
“我们的研究可拿来做什么呢?通俗一点来说,我们是地质找矿的。通过研究,我们大家可以预测矿长在啥地方,用什么方法把矿探测出来。”骆检兰和记者说,他们在永州祁零盆地探获锰资源量8400万吨,预测总储量超2亿吨。
2024年,在永州市零陵区水埠头矿区,当钻头穿透1016米岩层时,岩芯截面闪烁的银灰色金属光泽让所有人都震惊和欣喜。这背后则是实验室充分的发挥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绿色勘查技术优势和在锰矿勘查领域“征战”多年的可靠经验,锁定了锰矿形成的“黄金窗口”。
同时,这场科学发现正在转化为产业动能。在零陵区锰系新材料产业园,湖南联汇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年产4万吨锰系新能源材料中间体项目即将投产,科瑞锰业的电解二氧化锰生产线已进入设备调试阶段。
这些项目将把永州的锰矿资源转化为新能源电池材料,为长沙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等千亿产业提供核心原料。实验室依托地球化学前沿理论与勘查技术创新,不仅为三一重工等工程机械与新材料领域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提供了坚实的资源动能保障,也为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筑牢了关键矿产资源的生命线。
实验室研发出的“地质活硒”技术,成功培育了新田县富硒产业,年产值突破20亿元,打造出供港蔬菜核心产区,有效带动农民增收。
来自永州市的种植户钟期金在新田县中山街道黄沙溪村承包开发了18亩黑木耳种植基地。黑木耳采收期近半年,钟期金说,亩产可达1200斤干木耳,每斤售价28元,毛收入可达60余万元。“主要是因为土壤富含硒元素,种出的黑木耳口感很好,所以才能卖个好价钱。”
黄沙溪村充分的利用土地富硒优势,建立了600多亩木耳产业示范基地,种植木耳、黑皮鸡枞、猪肚菇等食用菌1800万棒,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该县蔬菜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22万亩以上,产值高达37.8亿元。
新田县地处南岭山脉与湘江流域交汇处,地质构造特殊,土壤中硒、锶等微量元素的含量远超国家标准,是“中国天然富硒农产品之乡”。实验室团队在新田建立了富硒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基地,创新开展富硒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探讨研究,成功推动当地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新田富硒产业年产值有望突破20亿元,带动10万人就业,实现农民人均年增收2万元,形成可复制的“新田模式”在全国推广。目前,湖南已发现2万平方公里优质富硒土地,预计可形成千亿级富硒产业集群。
“未来,我们还将持续进行锑、锰、稀土等战略性矿产勘查研究,为重点行业领域解决原材料问题。”骆检兰表示,实验室还将面向地质科技前沿,提高对地球运动规律认识,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地球化学科学技术创新平台和人才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