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即将结束,今年的高考志愿填报也接近尾声,各大高校的录取通知书正穿越千山万水抵达考生手中。
今年高考录取季,引发社会关注的消息当属“临床医学专业遇冷”该专业在浙江、广东、山东等多地遭遇“降温”,录取分数线普遍下滑。与此同时,部分中医药大学专业因取消选科限制,分数逆势大涨。
医学专业“冷暖切换”的背后,学医真的不香了吗?AI冲击、学制过长、就业焦虑、人口结构变化等是否成考生弃医主因?未来的医学生将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我叔叔是三甲医院的主治医师,但他坚决反对我学医。”浙江考生张晓阳(化名)和记者说,尽管自己选考了物理、化学、技术,符合报考临床医学专业的学考要求,但在填报志愿时遭到家人劝阻。
张晓阳说:“报志愿前,叔叔特意来了一趟我家,他对我们说,现在AI手术机器人越来越普及,2014年9月浙江省第一台腔镜手术机器人‘达芬奇’落户浙江,今年首台浙产腔镜手术机器人获批上市,再加上未来人口减少,医疗行业前景不明朗。”
浙江大学医学院的临床医学(5+3一体化培养)专业,招生计划一样的情况下,今年分数线分,比去年分数线多名。临床医学(儿科方向,5+3一体化)专业,今年分数线分,比去年的分数线名。
温州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今年和去年的招生计划都是41人,今年录取分数是653分,比去年的分数下降8分,位次号下降1700多名。
张晓阳说,他很理解家人建议他不选临床医学的出发点,降温现象的背后,其实是老百姓对医学职业前景的担忧。至于张晓阳爸妈,劝儿子弃医的根本原因,还有一个“医患矛盾”,张爸爸说:“去年,暴力伤医的新闻让人心惊,他阿姨甚至花了一千多块钱给他叔叔买了固甲防刺白大褂。我们也不求孩子多有出息,平安健康就好了。”
“今年的降分,还谈不上‘暴跌’,更不能和2022年的土木大跌,以及2019年财经类断崖式大跌相提并论。疫情期间临床医学暴热有着时代背景,现在这个热门专业正在经历周期性调整,医学不是‘夕阳产业’,而是‘转型产业’,大健康产业依旧大有可为。”浙江某医学院校招生办负责这个的人说,医学大类很庞大,除了临床医学,新一届的高考生能关注细分领域,如老年医学、精神卫生、中西医结合等新兴方向。
浙江某高校招就处负责人分析,全国医学专业的持续增加,是另一个客观原因。2016年“双一流”启动,医学是论文的高产区,各地高校纷纷抢办医学院,全国招收临床医学专业的高校数量很多。
“学医?不如all in AI!”春节后,在高考志愿咨询直播间,类似的弹幕内容被频频刷屏。
当下,人工智能专业的虹吸效应显著,医学“光环”被挑战削弱的背后,是考生在更多选择面前,转向了非医学专业。特别是人工智能等“热门”专业招生量增长,带来了巨大的虹吸效应,近年来,人工智能等专业的招生高校大幅度增长,招生量随之增长,就如2019年优秀理工科学生纷纷放弃金融转计算机等工科专业一样,优秀理工科同学纷纷转向人工智能等领域,客观上造成了学医目标考生的相对减少。
无影灯亮起,四支白色的机械臂如同精密钟表般悬停在患者腹部上方,主刀医师端坐在主控台前,指尖轻推操作手柄的瞬间,另一端的机械臂末端的微型手术器械以毫米级精度完成组织分离。在两三厘米见方的空间内,实现犹如绣花般的精细操作,这不是科幻电影场景,而是今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手术室内腔镜手术机器人执行的一台前列腺手术的真实画面。
在未来的职场格局里,无数工作岗位将被重新定义和分配。当下的AI浪潮下,曾经被认为要专业训练、稳定体面的岗位,比如医生、律师、教师等专业岗位,也面临着被AI承担或深度重塑、替代。
医疗行业虽需求稳定,但AI已能高效完成影像识别、病历撰写等工作。有医生坦白说:“写体检报告,AI比我快、准、省。未来,行政类、流程化岗位可能优先被替代。”
除了对未来的忧虑,学医更要接受“十一年寒窗”的性价比之问。一名三甲医院医生说:“本硕博连读8年,再加3年规培,等正式上岗都30多岁了。规培期间月薪几千,同龄人可能已年薪30万。”漫长的培养周期、时间成本、高强度工作,让不少年轻人望而却步。
——技术冲击,AI辅助诊断、手术机器人等技术逐步普及,部分医生岗位面临重构;
——新生儿减少导致产科、儿科需求萎缩,叠加老龄化,医疗行业结构正在调整;
——从本科到规培至少11年,年轻人似乎更倾向选择“短平快”的高确定性职业,如定向师范生、军警校,上海海关学院这所“双非”高校几乎“横扫”著名985高校……
今年,对比往年的录取情况,浙江今年多所高校的临床医学专业录取分数下降。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中医药大学有关专业取消选科要求后,实现“逆势上涨”,分数线分。
中医学类专业有两种情况,选科依然是物理、化学的,位次号跌幅较大,比如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和浙江中医药大学。选科从物化改为不限的,中医学分数大涨,比如长春中医药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大同大学等。
浙江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学(5+3一体化)专业要求选考物理+化学,去年招生计划是76人,录取位次是19854,分数线,分数线分。两年对比,分数下降7分,位次下降约3000名。
有一些高校选考科目从物理+化学或物理+生物改为不限选考科目的,录取分数大涨。
比如山西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学专业,去年招4个人,录取位次是97157,分数线,分数线分。两相对比,分数线多名。
学医仍有无法替代的优势。比如,越老越吃香,相比于互联网等行业,医疗行业少有“中年危机”,经验积累反而提升职业价值。比如,老龄化刚需,中国健康产业仍然前景看好,老年医疗、康养护理需求正在持续爆发。再比如,问诊沟通、复杂手术等仍需人类医生主导,医疗的需求是稳定存在的,在AI时代,关键是能否成长为一位优秀的医生,正如网友所言:“AI可以辅助医生,但永远替代不了医生的判断,关键是要找准行业变革中的新机遇。”
临床医学专业的降温,本质上是考生用脚投票的结果,也是时代变革中的一次理性回调。但需要看到,医疗行业正在经历的是结构性调整而非衰退。对于真正有志于医学事业的考生来说,当下的“低谷期”或许正是最好的入场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