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a体育官方网站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aoa体育官方网站

黄河三角洲上的青春实践:青岛农业大学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从盐碱地到红土地的多维探索

发布时间:2025-08-05 22:53:42 来源:aoa体育官方网站

  为解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农业高水平发展的协同密码,深化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探索,传承红色精神并让科研扎根乡土,7月22日至24日,青岛农业大学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湿地守护,生态河口”实践服务团,深入黄河三角洲地区,实地探寻生态与农业互促发展的创新路径。

  (图一 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湿地守护,生态河口”——赴东营湿地实践服务团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贯彻“向盐碱地要粮”精神,推动农业发展。7月22日上午,实践团前往邦全梯度盐碱地试验示范基地,重点考察盐碱地综合治理与现代农业技术的融合成果。小组成员实地察看了作物在不同盐碱梯度下的生长状况,走访重度盐碱地生物改良技术试验区,参观了青岛农业大学青麦试验田。通过当地考验查证和交流,实践团深刻认识到盐碱地并非“废地”,通过科学技术创新可以化害为利,实现有效利用。

  为深切体会到中国为垦区人民争取独立和幸福所展现的奋斗精神。7月22日下午,实践团赴渤海垦区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在馆内,小组成员驻足历史照片展区,了解垦区军民“一手拿枪、一手拿锄”奋斗历程的系统介绍——从依托湿地荒滩建立革命根据地,到在盐碱地上垦荒种粮支援前线,从浴血奋战抵御外侮到自力更生发展生产。本质上是中国领导下“以人民为中心,以奋斗创未来”精神的集中体现。

  为了解湿地在调节区域气候、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7月23日上午,实践团前往黄河口入海口湿地公园,团队依次参观了鸟岛、舟游白鹤湖、天然柳林、远望楼、鸟类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于鸟类博物馆观赏了候鸟迁徙区,鸟巢与生态繁殖区,了解东方白鹤的繁殖与丹顶鹤的越冬。深刻认识到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与生态保护工作的卓越成果。

  7月23日下午,为体会老一辈建设者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以及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的宝贵精神,实践团来到孤岛镇东方红老物件展馆。从锈迹斑斑的采油工具、泛黄的笔记本、简陋的生活用品,到一件件饱经风霜的老物件体会到油田工人的艰辛与不易。随后,实践团成员杨梓赟、苟效晨从收藏老物件的初心、党对于油田开采的帮助以及对青年的期望等多方面对王喜进行采访。

  7月23下午,实践团成员走进孤岛镇永乐社区,结合上午调研内容为当地儿童带来了一节别开生面的“盐碱地与湿地科普小课堂”。小组成员通过幻灯片放映等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盐碱地与湿地是什么、特点及湿地和盐碱地保护的重要性。课堂生动有趣,互动频繁。社区孩子们热情洋溢。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与责任的启蒙。活动成功地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一颗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环境的“绿色种子”。

  为深入了解盐碱地治理的“农高区方案”,学习校地协同创新的机制模式,“把论文写在大地上”。7月24日,实践团走进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相关研究人员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们参观了高通量作物表型组学平台,近距离观察智能农业设备,仔细地了解其技术原理与在盐碱地耕作中的应用优势,了解科技如何破解盐碱地利用难题。观摩盐碱地经济作物新品种“青农二号”生长状况,了解“青农二号”的耐盐碱性能与抗逆性表现,知晓其根系发育与生理特性对盐碱地有极强耐受能力。

  此次东营之行,是一次将论文写在盐碱大地上的生动实践,也是一次追寻红色足迹、汲取精神力量的深刻旅程。实践团队不仅见证了科技如何唤醒沉睡的盐碱沃土,更感受到了革命精神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小组成员把此行所学所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将前沿科技知识、绿色发展理念与宝贵的革命精神相结合,立志为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上一篇:丹东华日理学电气申请通道式双工位燃后燃料棒立式X射线CT检测装置专利大幅度减少额外设备开支节省本金
下一篇:教育部“101方案”物理学范畴课程教育研讨会在东北大学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