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临沂第三十四中学生物教研组本着以落实新课程标准为根本,落实大单元教学和生本课堂,提高课堂效率为核心,坚持不懈地抓住新课程这一契机,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教学教研活动。本学期生物教研组按照学期初拟定的计划开展了工作,经过不懈努力,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研任务,基本上实现了学期初制定的教研目标。
新课改教师要先行。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充电,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修养,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更新理念,改进教育学生的方式,不断的提高生物教师的学科核心素养。凡事预则立,学校在放暑假前就对各学科的新课标学习进行了具体的安排,结合学校要求生物对假期新课标的学习做了具体的安排,对每个模块新教师和老师结对的形式进行深入学习,深入分析2022生物新课标和2011版新课标的增减和新的要求。
为分享新课标学习的成果,开学初,在校领导的精心安排下,开展了“学习新课标,聚焦新中考——临沂第三十四中学生物组订单式教研”活动。
学校书记刘德忠到生物组进行指导。 王雪老师进行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解读,王雪老师以新老课表的对比进行讲解,主要就新老课标的变化以及课标变化后必须要格外注意的知识框架进行了分享。对于课标的变化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提出大单元教学的一般方法,并以向日葵的培养为例讲述了情景教学的重要性,引发了其他老师的讨论。
刘庆彩老师对中考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依靠多年中考带班经验对中考试题,知识点的分布进行了分析,并依据试题的分析对生物教育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以更好的完成生物教学工作。杨思帅老师精心设计的中考模拟题,就八年级的生物模拟题的出题意图以及考察能力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书记刘德忠全程参与了本次教研活动,包括前期的跟进指导,刘德忠对生物组的教研活动表示了认可,肯定了三十四中生物组的教研工作。刘德忠还指导生物组全体老师,继续踏实奋进,认认真真进行教学教研,继续为三十四中奉献自己的力量。
新的学期开局即奔跑,起步就冲刺,生物组的每位教师以此次订单式教研为契机,理清了教研思路,明确新课标的学习方向,强化了教师团队作战意识,群策群力,不断的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践行高效课堂。
新课标主张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的综合性教学活动。老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实验、资料分析、调查、测量等多种方式开展研究活动。多次提到跨学科的主题学习,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通过具体事例展现社会需求,促使学生关注真实的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关注社会科学议题。
不管是新课标的学习还是大单元教学的规划,虽说前期听了许多报告,但总有一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感觉,所以在学习一定的理论基础后,教师们开始了实践。以临沂市教学工作督导为契机,按照教学进度,教师们提前备课确定了微生物这个大单元,并在新课标“生物多样性”这里找到依据,分别在“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怎么教”三个方面思考。
通过驱动问题又延伸出多个焦点问题;从而把书本知识和概念串联。学习的结果评价最终又可以在项目成果,即学生酿造的“发酵饮品”上呈现,这样做才能够体现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深度理解和其创造性。
交流阶段领导给予高度评价,并对项目教学和大单元教学进行了更细致的指导。项目教学的实施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生物组的全体老师为项目教学的开展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如项目书的整体设计,大量实验器材的准备。此项目教学的成功开展使生物组全体教师在大单元教学和项目教学方面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集备时先进行新课标学习的分享,接着老师们积极交流本周线上教学出现的问题,一同探讨解决办法。每次集体备教师们结合学校要求对下一周的教学工作作详细的安排,分工具体明确,老师们能积极主动完成学校和教研组安排的各项任务。
为了促进八年级生物的学习,提高线上教学的效果八年级组安排了每周二和周四两的云课堂测试活动。每位老师轮流精选云课堂测试题,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在第二天上课前安排几分钟进行答疑。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具有高度复杂性、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生物界。
线下教学时应做的实验,七八年级的每位生物老师都充分的利用生物实验室的相关器材和生活中非常容易找到的器材开足开齐实验。如七年级的显微镜的使用,动植物细胞的观察;八年级的酵母菌的观察,发酵实验,美味米酒的制作,酸奶的制作等。
网课期间虽然存在各种限制,但是能发掘学生家庭教学资源,如八年级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了家庭小实验活动,课前学生自学,录制了鸟卵的结构观察视频,课上换成熟鸡卵,学生边品尝边讲解,课下学生制作了不同生物生殖发育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七年级的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家中的材料做的关于菠菜叶的泡一泡,撕一撕的实验。泡一泡:将叶片放在70度温水中,观察是不是有气泡产生。撕一撕:尝试将菠菜叶片的表皮撕掉。对于必需借助显微镜才能完成的实验,教师采用了观看实验视频,了解“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步骤,提醒孩子注意徒手切片的动作,概括出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装片的要点。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进而有利于学生对叶片结构的学习。
通过实验、探究类学习活动或跨学科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激发探究生命奥秘的兴趣,进而能用科学的观点、知识、思路和方法探讨或解决真实的生活中的某些问题,从而引领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生物组的每位老师都能积极参加线上或线下的教研活动,观课过程中认真记录,每节课后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或教师代表当场评课,并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就组内听、评课和公开课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开展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找出闪光点、疑惑点和不足点,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开展课题研究是促进生物学科教学工作的驱动力。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法是课题研究,没有课题,就无所谓教育科研,所以在学习理论的同时,热情参加课题研究,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在深入学习2022新课标和新课改的基础上,本学期生物组的刘庆彩老师、王欣老师申报了区级课题《基于科学思维的初中生物大概念教学策略研究》。
2022年生物组的老师在学校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圆满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收获累累硕果。刘庆彩老师获市优秀教学奖,八年生物组获区级优秀备课组,王文伟老师、杨思帅老师、赵蕾老师三位老师获区优秀教学奖。2022年9月27日,在学校承办兰山区初中生物基于单元教学设计的教学研讨会,王雪老师和朱文悦老师在此次教研活动中分别执教公开课,执教课题分别是《丰富多彩的微生物世界》《美味米酒的制作》。王雪老师执教的《丰富多彩的微生物世界》获2022临沂市中小学实验教学精品课二等奖。朱文悦老师执教的《美味米酒的制作》获2022临市沂中小学实验教学精品课 生物一等奖。(通讯员 王欣)